一、教学对象
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专业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或“数控技术”等工科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专业英语词汇匮乏,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自信心不足。
二、教学背景与理念
1. 背景
随着“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企业迫切需要既懂技术又能用英语进行基本业务沟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脱节,难以满足真实岗位需求。本案例基于“产教融合”理念,将英语课堂转化为模拟工作场景,实现“英语服务专业,专业促进英语”的教学目标。
2. 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 从“学语言知识”转向“用语言做事”。
情境真实性: 创设高度仿真的“国际工业展会”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任务驱动: 以完成一次完整的产品推介为最终任务,驱动词汇、句型、沟通技巧的学习。
校企合作元素融入: 引入合作企业的真实产品资料作为教学素材,邀请企业导师参与评价。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核心英语词汇(如:features, specifications, advantages, operation, maintenance)。
理解和运用产品介绍的基本句型结构(如:This product is designed for...; Its main advantage is...; It features...)。
2. 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能够用英语清晰、有条理地介绍一款本专业的典型产品(如:小型数控机床、智能传感器)。
社会能力:提升在国际化工作环境中的沟通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方法能力:学会利用多媒体工具(如PPT、产品手册)辅助进行英语演讲。
3. 素养目标:
培养职业自信心、敬业精神和初步的国际商务礼仪素养。
增强对“产教融合”的认同感,理解英语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产品推介的英语表达框架和核心句型。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有机结合,并在模拟真实压力下进行流畅、自信的沟通。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与合作企业联系,获取一款真实产品的英文介绍视频、说明书和宣传册。
2. 制作教学课件,包含关键词汇、句型、会话范例和评价标准。
3. 布置教室,模拟展会“展位”,准备名牌、产品模型或海报。
学生准备
1. 分组(3-4人一组),每组选择或分配一款“产品”。
2. 课前预习产品英文资料,小组合作准备一份3分钟的中英文对照推介稿和PPT。
六、教学过程(90分钟课时)
(一) 情境导入与任务呈现(10分钟)
1. 视频导入:播放一段真实的国际工业展会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现场氛围。
2. 提出问题:“假如你和你的团队代表公司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展,有一位外国客户对你的产品感兴趣,你该如何用英语介绍?”
3. 明确任务:教师宣布本节课最终任务——在各小组的“展位”上进行产品推介,并接受“潜在客户”(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扮演)的提问。
(二) 语言输入与技能搭建(25分钟)
1. 词汇攻关:教师以企业真实产品为例,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讲解核心词汇(如:precision 精度,durability 耐用性,user-friendly 用户友好的,cost-effective 成本效益高的)。
2. 句型操练:
呈现产品介绍的“黄金公式”:问候 -> 介绍公司与产品 -> 阐述核心特点与优势 -> 邀请互动。
分组进行句型替换练习。例如:
“Our company specializes in...” (我们公司专注于...)
“The key feature of this model is its...” (这款型号的关键特点是其...)
“Compared with other products, it has the advantage of...”(与其他产品相比,它具有...的优势)
3. 范例分析:播放一段标准的产品推介英语对话,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用语和肢体语言。
(三) 协作探究与模拟实训(35分钟)
1. 小组排练:各小组在“展位”上进行最后的排练,结合PPT或宣传海报,细化分工(如:主讲人、技术答疑、资料分发)。教师巡视指导,提供个性化帮助。
2. 角色扮演与展示:
邀请第一组上台,其他小组同学和教师扮演来自不同国家的“客户”。
小组按计划进行3分钟的产品推介。
“客户”们根据兴趣用英语提问(问题可预先准备,如:“What's the price?”,“How about the after-sales service?”,“Can you give me a demonstration?”)。
3. 过程循环: 依次进行2-3个小组的展示,确保覆盖面。
(四) 多元评价与总结提升(20分钟)
1. 评价环节
学生自评/互评: 各小组根据评价表(包含语言流畅度、内容专业性、仪态、团队合作等维度)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间互评。
◦ 教师点评: 教师从整体表现、亮点和待改进之处进行专业点评,尤其注重沟通的有效性而非语法的绝对正确。
(如果条件允许)企业导师线上点评: 通过视频连线,邀请企业导师从实际工作角度给予反馈,增强评价的权威性和导向性。
2.总结提炼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产教融合的意义,鼓励学生将所学直接应用于未来的实习和工作中。
3.布置作业
各小组根据课堂反馈,修改并录制一份最终版的2分钟英语产品推介视频,作为课程成果存档。
七、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本节课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和任务,极大地调动了工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英语教学与专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学生从“不敢说”到“愿意说”,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
2. 待改进之处: 部分学生专业词汇记忆仍有困难,未来可考虑开发与专业配套的英语词汇微课,供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同时,应进一步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争取将更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
3. 创新点: 将“展会”搬进课堂,融合了角色扮演、任务驱动、多元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特色。